English

中国核农学的贡献

2001-04-19 来源:光明日报 卢良恕 我有话说

中国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蓬勃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农业的不同领域中获得卓著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累了诸多经验、技术与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基础理论体系,原子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之间不断地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学科体系的新分子学科——核农学。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组织全国长期从事核农学教学和研究的著名专家、教授共同编撰的《中国核农学》一书,总结与反映了中国核农学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与成就。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核农学领域内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性著作,由我国著名核农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子元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会长温贤芳研究员任主编,参与编撰工作的是我国核农学各学科的带头人、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资深教授和专家。该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我国核农学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仁教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淦昌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关怀。

核农学在国际上虽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只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涉入这一领域。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仅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和研究手段应用于农业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核农学科技工作者才开始将广义的“核农学”概念逐渐取代沿用已久的“原子能农业应用”,并逐渐确立了它的科学涵义和地位。该书不仅对核农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技术给以详尽的阐述,而且对中国核农学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大丰富和完善了核农学这一新的学科体系。

在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核技术和激光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及生物技术等统称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新技术。而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划定的高新技术范畴的12项科学技术中,核技术对农业的影响最为直接,成效也最为显著,目前核农学已跻身于“当代科技新学科”之列。书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我国在农业各个领域中利用核技术充实并丰富了农业科学,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例如,利用核辐射育种技术选育植物突变新品种,开辟了创造新种质资源的途径,极大地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害虫的成功,填补了我国一项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空白;辐射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减少和降低农副产品的损失和食品的加工贮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技术;核素示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与放射性生态学的研究为农用化学品(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与管理,以及标准的制定和环境安全性评价等提供了科学性依据,等等。这许许多多的新方法、新技术,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造传统农业、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核农学》是国家“九五”重点规划图书,是一部理论性、综合性、权威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重要学术专著,是中国核农学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核农业进入了成熟阶段。(卢良恕:中国工程院院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